業務員為客戶規劃的保單,有沒有真正滿足客戶保障的需求?專業的保險業務員,應先賣給保戶需要的足夠保障型保險,再賣給客戶想要的儲蓄型與還本型保險。 如果客戶的保障型保險金額不夠,就應教育保戶,保險的本質是保障;這是保險業者責任。
2016年過年前的台南大地震,某家公司有一位保戶身故,理賠金卻只有200多元,結果沒有人敢去送理賠金,最後是用雙掛號寄出支票。
有人推測說他可能買的是終身醫療險,因為不是壽險,因此身故不會理賠,這個保戶收到的只是保險公司退還的未到期保費。如果你買了保險,這應該是你不樂見的結果:買保險付了一堆保費,但真的發生事故,因保險規劃不當,沒有買到需要的險種,因此你的家人、受益人等無法從保險公司拿到理賠。
保單規劃需要注意什麼?以下幾個方向提供參考:
如果你的業務員為你規劃保險時,不先問你的需求是什麼,而是一來就跟你談商品,那大可謝謝再聯絡了。保險需要的就是:你怕疾病、意外等突然發生,家人頓失依靠,因此事先做好風險轉嫁,期望萬一風險發生時,家人有這保險給付,可以繼續過生活,不致生活發生困難。這個行業的從業人員跟客戶的關係相當密切,它也是需要從業人員對客戶付出愛與關懷的,業務員需要的是為客戶著想,為他們規劃需要的保障。
當你知道你的保障需求後,當然還需要根據你的財務狀況來決定購買什麼樣的保險,最好是用最低保費買到最高保障。
當你把這個保障的需求都已經做完,再來談儲蓄或投資的需求。不要忘了保險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保障,所謂的保障,就是要利用保險的槓桿功能:少少的保費換高額的理賠。就像意外險一樣,你付出一年1,200元保費,它提供你100萬的保障,這樣的槓桿倍數足足有833倍了。如何利用最少保費買到最高保障,應該善用定期險,低保費、高保障的特性,不要有一定要拿錢回來的觀念。你利用終身險或儲蓄型保險,來做你的壽險保障規畫,其結果就是你付出很多保費,但保障沒多少。
常看到有人沒做好財務規劃,買了超過經濟能力的保險,一個真實案例是:家庭年收入40萬,結果一年保費支出要19萬,以致於家庭財務上捉襟見肘,因為繳不起,所以買保險事實是替他們增加了更多的債務。
請你把家庭一整年的收入支出整理一下,把幾個月的支出項目金額列出來,還有每年度的年度支出:稅金、保險等也列上去。最後整理成一張表,你會知道你在每個項目的支出金額有多少,如下圖:
歡迎有任何疑問的朋友們,可以加好友一起討論。
E-mail: ohho04210@gmail.com
留言列表